现代农业在产业深度上,不仅仅是单一的产业链条,更是产业链之间的融合升级,产业价值之间的重构优化。特别是近年来在三产领域中涌现出的农业新业态,对农业价值的挖掘,更深刻、更用心,发展空间也更为广阔。
康养农业,就是传统农业的一产和三产相融合,将农村、农业、农民围绕健康价值升级出的新业态。从农业的历史、文化、自然地理环境、气候资源等条件中挖掘出农业的深层价值,进而打造出新的农业品牌。
康养农业的蓬勃发展,离不开大健康趋势的加持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,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到来。
根据统计局最新的数据公布,我国的人口赡养比已经达到了5:1,即平均5个工作人口要赡养1个老人,而这个数据在建国之初,是10:1。也经常有人调侃,一对夫妻,可能要赡养4到8位老人。
这意味着,中国的养老压力陡然增长了一倍,而且这个数据还在增加,等我们这一代人到退休年龄,预计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将达到3:1,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超过20%,80岁以上高龄老人每年的增速是5%。所以,康养农业完全有潜力成为一个万亿规模的大产业。
再说为什么是农村?听过我课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老沈讲过中国的人口红利,中国70后、80后的这两代人,都和农村有非常深的联系,他们对于农村的感情非常深厚。这两代人恰恰是未来老龄人口的主体部分。
再从商业的角度来说,农村在农业用地、扩大规模、运营成本、改建成本、人力成本等各个方面都具有优势,农业的发展不容易受到限制。加之国家对农村基建的投入、对农村的各种政策优惠,农村发展康养农业的条件反而更为成熟。
回到商业模式落地的基础上来说,国外在这一领域的许多尝试和创新都非常具有借鉴意义,特别是日本在康养农业上的模式,与中国的基本国情高度接近。
日本最经典康养农场叫阿苏农场,一年能接待500万游客,连续十年做到全日本旅游景区排名top前5的位置。除了本地的天然温泉和植物资源,独特的运营模式也是其长盛不衰的一大原因。
阿苏农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定制化运营,即根据不同的资源打造多个不同主题的住宿、食物、旅游形式。在阿苏农场里,所有设施被划分为疗、泊、验、动、食、商六大系统板块,每个板块都有其设计风格和视觉元素,甚至形成了独有的文化,深度满足了游客的私人订制心理。
疗,即为疗养,利用当地天然温泉资源,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疗愈系统,包括享誉海外的日式“风吕”和种类齐全的温泉理疗,形成了阿苏农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。
泊,是农场建筑中最具特色的区域,330栋“馒头屋”根据消费需求,定制成精准的“皇家区”、简洁的“私人区”、原生态的“乡村区”,还融入了欧式设计风格,形成了阿苏农场的另一大招牌——住宿。
验+动则被设计成多样的亲子体验游戏,“元气森林”、“阿苏元气体育馆”、“学习森林”、“阿苏健康农园”、“野菜栽培工场”、“香菇栽培工场”等,在利用农场自有资源开发上做到了极致,同时也做到了寓教于乐,在娱乐活动中养成孩子的世界认知。
食,即是利用农场有机食材做出的各种餐饮,除了种类、口味的丰富,吃得好、吃得健康是农庄永恒不变的吸引点。
商,最重要的是产业链的延长,阿苏农场正好位于熊本熊的故乡,于是诞生了一系列围绕这一ip的特产周边,成为农场吸引人气和增加收入的重要环节。种种条件的化学反应,这才造就了日本最为成功的农场,其中的设计模式,值得我们深度学习。
我们原来对农业认知的局限,限制了我们对农业功能和价值的挖掘。从成功的农业案例中解析出农业的布局新思路,这是每一个新农人都应该进行的研究。
阿苏农场的成功,来源于对产业价值的重构和整理,更直白地说,是利用当地自有的资源,打造出适合养老需求的新模式。这也是康养农业整个产业发展最需要解决的方向,落实这个方向的过程,我们可以探索出适合的道路。
有条件的乡村,核心思路是“根据自身特色,确定乡村开发类型”。比如乡村本身就有比较著名的地理标识性农产品,或者奇特的自然景观,都可以可以开发出系列康养模式。
有些长寿村有长寿文化基础,倡导食养、药养、中医等健康养生,结合养老民宿,发展中长期的家庭养老机构,适合作田园长寿文化康养开发等等。
没有特色资源的乡村,需要考虑的是“如何植入相关特色与功能”,一般来说,植入康养资源是难度系数最小的解决方案,适合开发长寿文化型、生态养生型,医养结合型或养老型的乡村产业小镇。
如果想更有竞争力,那就需要强化健康主题,进行多元化开发,在单一的康养农业基础上,进行休闲农业、医疗服务、休闲娱乐、养生度假等多功能开发。
在功能开发之外,康养农业还可以从农业文化入手,与特色农事、农耕文化、养生文化进行深度融合,形成独特的养生方法论。
可以说,农业领域到处是宝,在深挖价值的过程中,从农业的历史、文化及自然条件中把握住一个独特的价值点,就能形成自己的品牌,同时整合市场资源和产品资源,最终获得盈利。
声明:本媒体部分图片、文章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人观点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。